莱州已经不在成大猷的考虑范围之内了,那是政斧部门考虑接收行政事务的问题了,对于这种无声无息的收获成大猷并不太感到高兴,虽然都说不战而屈人之兵方是上上之策,但不战而获地并不意味着敌人就屈服了,敌人只是在进行战略收缩而已,这将增大攻占其他三府的难度,但也仅仅是增大难度而已,并不会对战争的进程造成太大影响。成大猷不明白现在这种情况下司徒泰究竟还想干什么,也许是想要用一战来证明北方军的威名并不是平空谣传吧,成大猷只能这样认为,但这绝对不是明智之举。
但是司徒泰放弃了莱州,也就变相的强化了其他三府的防御力,沧州不是成大猷的考虑范畴,究竟直接进攻北平直端司徒泰老巢,还是先行攻占燕山斩断司徒泰北逃多顿或者从燕山出海的去路,这却让成大猷有些费思量。两座城市都是城坚墙厚之地,要想攻下,只怕都要付出相当代价,而眼前似乎并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
“和春,你看咱们是先取北平还是先拿燕山?”在地图上端详良久,成大猷终于启口问及一直在一旁整理分析情报资料忙碌不停的幕僚长,这个幕僚长一直是成大猷最忠实的助手之一,从太平军到帝[***],再到西疆军,也许带兵打仗当机立断不是他所长,但策划分析判断推理却是他的强项,而他本人也能够很清醒的认识到自己的优劣,这才是成大猷最为看重他的所在。
成大猷对于李无锋的佩服是来源于多方面的,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李无锋竟然能够放手大胆的同意了自己对第八军团高级军官的人选建议,从幕僚长到后勤司长再到各师团的师团长,除了极个别人选因为安全部门没有通过政治审查而不得不更换外,其他几乎都获得了李无锋的认同。虽然成大猷也知道自己的这种建议可能会带来许多负面影响,尤其是西疆其他绝对忠诚于李无锋的嫡系军团的不满,但成大猷还是这样作了,他想看一看李无锋的胸襟度量究竟是不是有传说中的那么大。但事实证明,李无锋的胸怀的确足以胜任成为自己的主君。虽然后来成大猷又重新提出调换人选的建议以表明自己的态度,但却被李无锋拒绝了,这更是让成大猷感到有些惭愧,他只能以更大的战绩来回报对方的信任。
“将军,若是从政治意义来说这北平府的意义自然远远超过了燕山,但是从实际作用来说,属下以为这燕山对于咱们对于秦王殿下来说也许更具重要姓。只要咱们拿下了燕山,相当于就是堵死了司徒泰的北逃之路,属下以为仅仅是这一点就值得咱们先下燕山。何况攻占燕山之后,北平事实上已经成了瓮中之鳖,如果那边第三军团在沧州进展顺利的话,属下以为这北平也就不下而下了。另外将军不是一直想给多顿人一个教训么?我看秦王殿下也有这个意图,上一次咱们给秦王殿下的建议,在回信中其他秦王殿下都一一给了答复,唯独只字未提鄂霍次克地区一事,属下看这中间有很深的含义。如果咱们拿下燕山之后借势攻入鄂霍次克,就算不能占领这个地区至少也要控制一两个战略要隘,让咱们在北边边境地区的战略态势好上许多,摆出俯视多顿人领地的架势总比多顿人窥伺咱们内地模样要好,将军你说是不是?”
常和春的一席话说得成大猷连连点头,不愧是自己的第一号幕僚,不但能够准确的分析形势变化,甚至连秦王殿下的心思也能够揣摩一二,自己这位主君可不是一个善主儿,多顿人帮助司徒泰介入帝国内战他不会无动于衷,保不准就想瞅准机会报复,上一次自己提出在解决燕云之后解释进兵鄂霍次克地区的建议虽然没有得到上司的正面回应,但是在军务署副署长薄近尘的私人复信中却隐隐点出秦王殿下内心的确是倾向于支持这个意见的,但是鉴于帝国内战尚未结束,秦王殿下也不好公然又挑起对外战争,以免引来政务署方面的抨击,毕竟政务署和许多官员士绅都强烈主张尽早结束内战,把主要精力转移到建立新王朝的事务上来,反对近期再将战争扩大化,尤其是又掀起新的对外战争。
鄂霍次克是多顿和燕山府交界的一片地区,地势起伏不定,居民也相当复杂,虽然以利伯亚人为主,但唐族人亦有相当数量,而临海更有一定数量的少数民族,是多顿人的一个多民族混居区,濒临大东洋,和新月半岛隔海相望,在那里有几处港湾岸阔水深,是建立良港的极佳所在,只是多顿人一直不太重视发展海军,加之现在库克群岛和新月半岛这些海防要地均被倭人占领,更是丧失了发展海上武装力量的信心,所以这些沿海要隘都并没有得到很好使用。
(未完待续)